1、百度云
先说刚提及的百度云。
在四朵云中,百度云目前规模最小,2021年营收151亿元,市场占有率是9%。百度云业务的历史可以分成三段。
第一段是2012年到2016年,这期间百度主推的是个人云存储业务,和360、腾讯、金山、UC、新浪等互联网公司打起了网盘大战,竞争非常激烈。
第二段是2016年到2019年,这三年中,当年参与大战的公司,大多数都扛不住亏损,关闭了个人网盘业务,百度一下子借势拿下80%的市场份额;更重要的是,2016年百度对云计算品牌进行调整,企业端业务开始启用“百度云”品牌,和个人业务正式分开,百度的云业务开始两条腿走路。
第三段从2019年到今天,2019年时,百度提出“云+AI”战略,把百度最拿手的AI和云服务结合起来,发力点开始放在企业端,要帮助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。这3年来,百度云业务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行业整体,2021年行业整体增长了45%,而百度云增长了64%,2020年更是超过了70%。
百度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?当然是百度拿手的AI技术。PaaS层和SaaS层(平台即业务+软件服务化)的营收占比超过50%,而另外三朵云的这个比例是30%左右;在工业质检业务上,百度云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。现在,有沈抖坐阵了,百度云业务也要开始第四个阶段了,我非常期待。
2、华为云
然后说说华为云。
华为云成立于2005年,到今天已经17年了。这17年我们可以分成3个时期。
第一个时期是2005年到2010年。在这5年里,华为主要做的是政务云和私有云,也就是为政府和企业大客户做内部的云平台,在这方面,华为有技术优势和拿客户的能力,很快就做到了国内第一,而且把领先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。
但是政务云和私有云的市场空间太小,想把云业务做大,必须做公有云。
2010年,华为提出“云帆计划”,对外宣布要进军公有云市场了,这就是华为云的第二个时期。但是从2010年到2015年,华为对外没再披露过公有云的业务情况,被媒体称作“失去的5年”。
这5年华为云在干嘛呢?在“革自己的命”。
和百度、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不同,华为起家靠的是硬件,现在的营收里,基站设备、消费电子等硬件也占大头,这都接近一次性付费;而公有云是卖服务,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,然后从持续的服务中收费,二者的商业模式有根本的差别。
另外,对于部分华为老客户来讲,硬件和软件是二选一的关系,华为内部,部门间的利益也需要平衡。
左右互搏,是世界上最难打的仗。
过去思科、惠普、戴尔都做过云,结果都失败了。
所以,华为云想要成功,必须先对自己开刀。
提出云帆计划后,华为当即挖来当年国内公有云领域的40多位专家,以他们为核心组建起公有云团队。
接下来,华为云开始重建体系。那几年,全公司都在配合云业务的搭建,内部人才的储备、资源的倾斜、战略上的彼此妥协让步,最终让华为云完成了服务化转型。
2015年,练好内功的华为云对外发布了几十款企业云产品,正式参加公有云的竞争,华为云进入第三个时期。
2017年,华为把云业务Cloud BU升级为一级部门,2020年进一步升级为第四大事业部。
华为云在集团的地位越来越高,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。
那华为云表现怎么样呢?
从2016年到2021年,华为云(公有云)营收从10多亿增长到200多亿,5年20倍。
2021年,华为云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,达到18%;还提出“云云协同”策略,要加大对互联网领域用户的争夺,看来华为云的高速增长期远没有结束。
3、阿里云
在四朵云中,最大的一朵是谁呢?阿里云。
阿里云的发展历程,可以分成4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是,探索云计算。
2008年,阿里巴巴开始做云,他们参照着谷歌的论文,搞了一套分布式处理系统,叫做“飞天”。
这就是阿里云的雏形,虽然叫“飞天”,但那时候的阿里云并不知道该往哪里飞。
到2012年,亚马逊的AWS爆发了,当年营收超过20亿美金,整个市场一下子意识到,云计算的核心是云服务器,这东西真赚钱啊。
于是阿里云把重心从分布式处理调整到虚拟化上。
2013年,阿里云宣布对外开放,凭借技术实力,接连拿下12306、中石化、海关等大项目。
到2016年,阿里云营收达到55亿元。
也是在2016年,AI市场开始火热,阿里云进入第二阶段。
阿里云做AI是有先天优势的。一方面,AI需要计算来完成数据处理,和云计算本就分不开;另一方面,阿里的不少AI客户是政府、制造业和农业企业,它们的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,对云计算有很大的需求。
有了AI业务的支撑,2018年阿里云实现营收134亿元,2年翻2倍多。
这一年,阿里巴巴宣布进军物联网,这是阿里云的第三阶段。
基于物联网业务,阿里云的做法是与运营商、设备提供商和芯片厂商一起打造IoT平台,把各类物体接入,形成相互连通的效应。
2020年,面对疫情,阿里云提出“云钉一体”,把钉钉和阿里云合并,进入第四阶段。
在嘉宾派的课堂上,钉钉总裁叶军坚决地告诉我,云钉一体下,钉钉要“更加开放,做深价值,做好服务”。
翻译一下给你听,就是钉钉和阿里云可以给彼此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客户,同时可以让对方提供的服务更优质。
2021年,阿里云营收723亿,市场占有率37%,仍然遥遥领先。
4、腾讯云
最后,我们来看看腾讯云。腾讯云是起步于偷菜,出名于打车,强大于直播,变革于疫情。
怎么解释呢?
我们知道2009年,偷菜游戏特别火,腾讯在一个月内买了4000台服务器,这才扛过了全民偷菜的流量压力。
当时的腾讯副总裁汤道生想,世面上有那么多小游戏,但不是每家游戏公司都有腾讯这样的技术实力,给他们提供服务器支持和运营体系,说不定有搞头。
2011年,腾讯开放门户正式上线,2年后,腾讯云正式向开发者全面开放,加入公有云的战场。
这是起步于偷菜。
但是外界一致认为腾讯没有to B基因,腾讯云也没有获得大的突破。
2014年,网约车开始补贴大战,滴滴的用户激增,一到上下班时间,滴滴系统就崩溃。
滴滴向投资方腾讯求助,腾讯云就接过了这个任务。
他们把滴滴的服务器搬到腾讯云的机房,又扩了几百台服务器,滴滴的底层服务也全部换成了腾讯云的产品。经过连续七天七夜的赶工,问题终于解决了。
腾讯云的名气也因此打响。也就是出名于打车。
2015年,直播成了热门赛道。对直播平台来说,音视频是最关键的技术,但是他们想自己做难度很大,必须依赖云服务商,这又给了腾讯云一个机会。
那年腾讯云拿下一个大客户——斗鱼。
为了拿下他,腾讯云费尽了心思,不但给到腾讯系电竞直播专项源站的支持,还发挥起C2B的优势,把联通大王卡的特权也分享给了斗鱼。
拿下斗鱼后,虎牙、熊猫、快手都陆续接入了腾讯云,他再也不愁没有客户了。
这叫强大于直播。
2018年,腾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,这是腾讯首次成立完全ToB的事业群,腾讯云承担着腾讯To B转型的任务。
疫情之下,腾讯云也在进行变革。过去的客户都是大型企业,现在,中小企业对上云也有了需求。腾讯云通过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,受到更多机构和企业的关注,为他们提供SaaS化服务,是腾讯云下一步的重点。
也就是变革于疫情。
2021年,腾讯云营收300亿元左右,占据16%的市场份额。
在数智化的时代,云服务是企业的刚需,是最具有确定性的赛道。有机构预测,2023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会突破3000亿,增长空间巨大。
但是市场也对四朵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未来的公有云市场,会从提供基础的数据中心服务向提供解决方案转变,考验的是他们的定制化、特色化服务能力。
再过5年、10年,4朵云谁会胜出呢?
还是会有第5朵、第6朵后发制人呢?来评论区留个言交换一下你的看法。